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意见》精神,切实保障学校校园网络信息安全,营造文明上网环境和氛围,维护校园稳定,现就进一步加强我院网络信息安全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网络文化蔚然成风,在校大学生上网用户迅速增多,校园网已经成为广大师生获取信息、丰富知识、互动交流的重要渠道,成为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境内外敌对势力竭力通过技术手段突破国家信息关防,利用电子邮件、论坛、博客、即时通讯等工具拓展网上活动空间,大肆传播西方文化思潮,腐朽文化、落后文化对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政治破坏活动更
加频繁;一些社会和校园敏感、热点问题通过网络放大,严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影响校园和谐稳定。在新形势下,全院师生要提高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加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关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管理,加强引导,确保校园网络信息安全。
二、加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主要措施
1.加大设备投入,保障网络使用中的安全、顺畅。
2.加强域名和IP地址的管理。凡使用学院域名资源,必须在学院网络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网站必须定期检查清理废弃域名及无效链接,防止盗链。
学院及下属单位的互联网主页必须使用CN顶级域名下注册的域名。要落实IP地址登记制度,完善IP地址使用信息的管理,要经常对校内IP地址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落实IP地址分配使用责任制,严禁将校内IP地址租借给校外人员使用。
3.完善网络审批制度。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开办的各类网站(网页)及服务,必须经过学院网络管理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任何机构、个人不得私自在校园网上开设网站(网页),提供网络服务。经批准设立的网站应按有关规定在当地通信部门备案,并接受网络主管部门的年度审核。
4.加强交互式网络平台的管理。要落实校园网BBS“校内用户信息交流平台”和“用户实名注册”两个关键环节的管理措施,任何组织和个人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开办的交互式网络平台,都必须符合这两点要求。
要切实加强日常监控及时掌握BBS、博客等栏目的设置和运行状况,通过有效措施,及时清除不良信息,积极引导网上舆论。
5.规范校园网接入互联网管理。校内计算机教室、电子阅览室、实验室、办公室、宿舍等需要接入互联网的场所,必须通过学院网络管理部门统一出口接入互联网,统一管理,禁止私自接入校园网外的其他网络。学院办公内网必须建立切实有效的安防保障,确保运行稳定和内容安全。
6.加强校内上网场所的管理。要明确校内计算机教室、机房、电子阅览室、实验室、学生宿舍等上网场所的管理责任人和指导教师,细化其工作职责;规范校内上网场所的开放时间、日常监管、备案登记及考核评价等工作。校内上网场所的责任人和指导教师要承担指导学生文明上网和防止学生接触有害信息的责任。
7.确保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做好招生、就业、教学等重要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保护和安全运行,加强数据恢复手段和系统灾难备份措施。
严格执行国家关于重要数据库的保密要求,防止泄漏或被篡改。提高设备的安全性,提升系统的安全配置、病毒防护、恶意代码防范能力。
加强对重要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的供电保障和环境保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8.制定校园网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结合实际,明确责任和任务,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领导重视、专兼结合、师生广泛参与、共同抵御网上有害信息的安全管理机制。要根据预案进行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严密组织,突出重点,特别是紧密围绕保障关键时期信息安全,做到快速反应,有效处置。
三、着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1.要大兴网络文明之风,倡导网络文明、网络自律,把增强学生上网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安全意识贯穿于建网、用网、管网的始终。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在新生入学教育、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加强文明上网教育,培养学生科学、健康、文明的上网习惯。
积极引导学生网上非正式群体,鼓励学习型群体的发展,为兴趣型群体提供发展空间,关注消极群体的动向。
在网络上引导学生讲道德、遵纪守法,在现实中解决好学生心理问题、生活困难和合理投诉。
2.提升网络舆论引导水平。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加强网上沟通,校园传统媒体和交互式网络平台互补,完善校园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形成联动协调的引导格局,扩大舆论引导覆盖面。
创新引导方式,努力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时发布正面信息,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的要求,在职责范围内积极作出正面回应。
3.重视社会网站对学校安全稳定的影响。要密切关注社会网站面对学生开辟的
所谓学生论坛和“大学吧”,发现散布有害信息、煽动群体性事件的内容,要及时采取措施。
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建立学院BBS,为学生创造一个校内交流平台。要积极利用网络新技术,提高受学生欢迎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校园网站的生命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主动占领网络文化阵地。
4.完善信息通报制度。各系、各部门要坚决执行重大情况报告和请示制度,及时将可能或已经发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上报学院。防止因重视不够,应对不妥,处置失当等激化矛盾、扩大事端。对因重视不够出现的漏报、瞒报坚决予以查处。
四、切实加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和队伍建设
1.加强对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学院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谁办网谁管网”的原则,建立健全学院统一领导,分管院领导负责,各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度。要建立日常联系协调机制、舆论汇集和研判机制、快速反映机制,形成统一协调、相互配合、上下联动、各司其职的综合管理体系。
2.加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工作队伍建设。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主动建设,相对稳定”的要求,选派政治上可靠,技术上过硬,熟悉学生上网特点的人员,本着专兼职结合的原则,层层组建网络信息安全工作队伍。以技术骨干为核心,组织一批熟悉网络的学生党员、团员、学生干部,形成一支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基础队伍,定期开展培训,提高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帮助他们增强网络信息安全的研判和处置能力。
中共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锦洞路168号
邮编:510900
电话:020-87979913 传真:020-87979913 投诉咨询方式:020-87979913 邮箱:zjxybgs@scauzj.edu.cn
招生电话:020-87983820;020-87979603;020-87975122; 020-37983879;020-87976783
武装部征兵咨询电话:020-87982606
版权所有: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粤ICP备11088286号-3